美一天美发网

快捷登录

查看: 12537|回复: 0

[综合专区] 我只是想尊重这种心动的感觉-----张艺谋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1-8-11 09:04:37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一天网客服微信:275273882
     在营造了中国电影的极尽浮华之风后,张艺谋选择了拍摄影片《山楂树之恋》。该片改编自艾米同名流行小说,张艺谋起用了毫无知名度的新人周冬雨和窦骁饰演静秋和老三。这部备受争议的“史上最干净的纯爱片”,极简到甚至平淡,但某种意义上,它是张艺谋自己16到26岁纯情时代的纪念。张艺谋说:“这种原始的感动很稀罕。”


1.jpg

  张艺谋本人,没有传说中那么保守和严肃。
  凌晨2点到6点,是他的自由时间,看书、看报、看碟。
  他会上网,但不会打字,不会发短信。
  他会用电子书看书,但不会发微博。
  他用数字摄像机拍电影,虽然某些高速镜头效果不好,但他坚信,数字总有一天会取代胶片。
  同时,他又羡慕斯皮尔伯格。他曾经去斯皮尔伯格的片场探班,发现他还用胶片,而且在和演员说戏的时候,胶片机都没停过。“挺神的。”张艺谋说。
  他跟记者探讨:“20年、50年之后,你们这些纸质媒体肯定会消亡的!”因为,他认为纸张太浪费,不够环保,多媒体、新媒体正在崛起。
  他握手很有力。从早到晚接受采访,他觉得就像包子出笼,一锅一锅来。最后一个走的人,还能看见他说话照样喜形于色,连比带划。接近60岁的张艺谋,精力充沛得像个小伙子。
  营造中国电影的极尽浮华之风后,张艺谋选择了拍摄影片《山楂树之恋》(下文简称《山楂树》),9月15日在内地公映。该片改编自艾米同名流行小说,主要演员静秋和老三起用了毫无知名度的新人周冬雨和窦骁,前者是一个从来没有表演经验的高三学生,后者则是北京电影学院表演戏大二的学生。
  这部备受争议的“史上最干净纯爱片”,极简到甚至平淡,但某种意义上,它是张艺谋自己16到26岁纯情时代的纪念。


“这种原始的感动很稀罕”
  忙完奥运会开闭幕式之后,在筹拍《三枪拍案惊奇》的时候,一名副导演推荐张艺谋看了《山楂树》的剧本。“这个本子不错,是你们那个时代的故事。”
  在忙着筹备奥运会开闭幕式前后两三年时间里,张艺谋都无暇关注社会流行的东西。他只是随便翻翻剧本,好在本子也不是太长,很快就翻到最后部分。
  在剧本的结尾,男主角老三已在弥留之际,女主角静秋走到他的床前,不知道该怎么办。旁边的人冲着她说:“你快叫吧,平常怎么叫,现在就怎么叫,现在叫他,还听得见。”然后,她就喊:“我是静秋,我是静秋!”
  看到这里,张艺谋“突然就有了哭的感动”。貌似严肃、保守的张艺谋难得的一次动情,后来被媒体无限放大,演绎成很多个滥情的版本,比如:张艺谋哭了,掉了很多眼泪,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会哭
  他后来告诉记者:“到此时,静秋还是被动的,都无法真正呼唤出自己所爱的人的名字,这种感觉让人心很酸。”
  剧本后面还有些戏份,比如粉碎“四人帮”之后,所有人都很开心,只有静秋一个人孤单地走在大街上。张艺谋把这些都忽略掉了。
  他只注意了这一点:“在我看的剧本中,这种原始的感动很稀罕。”
  当时,剧本版权方已经找过新画面公司,希望能够请到张艺谋导演来合作。投资人张伟平一看,就觉得这片子格局小、不赚钱,就把人家轰走了。但后来见到张艺谋这么上心,张伟平只能再把剧本版权方请回来再谈。
  拍完《三枪》,剧组没怎么休息,就直接进入筹拍《山楂树》阶段。
  20多年来,张艺谋一直保持着一个传统习惯:确定拍摄某个剧本后,会找大量学者、专家一起讨论,俗称“神仙大会”。
  会上,张艺谋很虚心地听各路神仙的意见。《山楂树》先后找过六七批专家,其中还有10多个人一起讨论的,绝大多数专家都众口一词:“这个小说太轻,不适合拍成电影,也打不了翻身仗 。”
  “尤其是《三枪》之后,似乎每个人都在帮我翻身,都在操这个心:你该如何如何,你该有正确的选择”张艺谋回忆当时的情景。《三枪》公映虽然拿到超过3亿的票房,但公众对张艺谋的质疑也达到顶峰,认为这是部“要钱不要艺”的典型作品。
  开机前10天,张艺谋找到散文作家彭学明。彭学明几乎是唯一,也是第一个支持张艺谋拍《山楂树之恋》的专家。他还记得,张艺谋当时听完自己的意见后,站起来再次和他握手。
  张艺谋说:“很多专家都反对我拍这个戏,认为我老土,还拍这样不合时宜的片子。这些炮轰让我备受打击,几乎完全失去信心,都不想拍了。但我和我的团队为这部片子准备了两年,花费了大量物力与精力,不拍又不行,骑虎难下。”最后,他感谢彭学明给了他信心。
  4月15日,影片在湖北宜昌开机。
  张艺谋把大量的笔墨放在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故事上,没有太多的戏剧性,就是用两个演员表演的大量细节,去渗透一种平实的感觉。这也是张艺谋第一次用这种内敛、娓娓道来的方式拍戏。
  “用这样的拍摄方法,也是在跟自己斗争。我通常都是强化视觉,比较夸张地去表现东西,现在我要让自己静下来,心平气和地拍一个朴素的电影。”张艺谋说。


“张艺谋跟静秋有点像”
  该片编剧之一顾小白认为,张艺谋坚持拍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因为个人情结:“他恋恋不忘的原因跟个人经历有关系。”
  “其实张艺谋跟静秋有点像。当年下乡的时候,他和静秋年龄差不多,但是他家还是‘历史反革命’。对于静秋来说,她只要不出错,好好表现,就能留校工作,但是对于少年张艺谋来说,他整个青春期的性格都在那个看不到希望的年代里,倍受压抑。”顾小白说。
  1966年,张艺谋正在西安三十中上初二,学校因为“文革”全面停课。据咸阳工友雷佩云介绍,张艺谋长得和父亲很像。父亲在家排行老三,大伯、二伯都毕业于黄埔军校。大伯在解放前就逃到了台湾,二伯在带兵投奔延安的路上被杀害,张艺谋的父亲在国名党军团任副官,主管后勤。
  文革中,张艺谋家被抄,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和“现行反革命”,下放到远离咸阳的陕西南部某村庄劳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艺谋都没有和父亲生活在一起,直到“文革”结束,父亲才回家。而在电影里,静秋的父亲也正在劳改,是一个始终没出现的父亲形象。
  当时张艺谋家里经济状况,比静秋家还要差:姥姥年事已高,父亲在外劳改,两个弟弟一个高度近视、一个先天耳聋,全家人都靠母亲微薄的收入养家。他母亲本来是医生,当时也被下放去劳动。
  前妻肖华曾经到过张艺谋西安的住所,第一印象就是很简单:七八平米的屋子里,就只有两张床和一张桌子、一把椅子,还有两个箱子。片中,给静秋送核桃、冰糖的乡下小伙子,一进静秋家门就说:“你们家比我们乡下还穷。”俨然是张艺谋西安生活的翻版。
  在片中,一群高中生下乡跟着老乡耕田。张艺谋给这帮演员讲当年自己是怎么耕田,怎么干活的。搅石灰到底石灰和水比例是多少,张艺谋都知道,因为当年他曾帮亲戚盖房,也是赤着脚搅拌石灰,就像静秋一样,脚背被石灰烧坏了。要在大礼堂里排练演唱那首《天大地大》时,张艺谋根据自己的记忆告诉美术指导,当时的大礼堂应该布置成什么样。
  对于张艺谋来说,“文革”十年就是苦难的十年。“小时候,别人把我这种叫黑到底,就是黑五类中不可能翻身的那一类。所以1966年到1976年的这10年,对我来说都是在完全无望、悲剧的心理中度过的。”张艺谋说。


被政治氛围压抑的感情
  《山楂树》公映后,几乎所有的媒体都追问过张艺谋,这部电影是否带有他个人初恋的痕迹。张艺谋不是避而不谈,就是干脆直接拒绝:“这是我的隐私,不方便谈。”
  在农村的3年里,他和肖华开始了懵懂的初恋。肖华根红苗正,父母毕业于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参加了解放军。她跟着姥姥在北京长大,初中才从北京转入西安第三十中学就读,和张艺谋成了同班同学。
  那时候,张艺谋还叫张冶谋。肖华画得一手好画,是班里唯一超过张艺谋的人。两人当时就互相有懵懂好感。肖华收到的第一封张艺谋的书信,就是同院两个小孩子送过来的,委托她打听国家动员学生下乡的政策。肖华骑着自行车去找过张艺谋,两人一起商量下乡的问题。
  1958年,张艺谋、肖华,还有两个好友刘全、李广平一起插队到距陕西乾县县城二十里外杨汉公社的北倪大队。四个人住进了饲养大院的窑洞里,张艺谋和肖华的初恋就发生在这里。
  肖华记录那段日子说:“我们的知青生活,不像文化大革命宣传得那样富有诗情画意,也不像后来有些知青小说描写的那样凄凄惨惨。只是换了一种生活方式,有得也有失,都是在真实中进行的。”
  工友雷佩云曾在张艺谋呆过的北倪村走访,搜集了很多张艺谋的浪漫故事。张艺谋当时修水库,肖华连夜给他烙锅盔,隔日一早肖华就送到村口。还有一次肖华从地里干活回来想洗头,张艺谋就用大锅给她烧水。
  那时候,肖华经常给张艺谋洗衣服、补袜子。她发现,张艺谋穿的是黄线袜,已经是补丁上重补丁,很难补。肖华就买了双尼龙袜,偷偷送给他。吃晚饭的时候,张艺谋就叫她出来,靠在墙上,半天才开口:“这袜子可真光滑,摸着也光,穿着真舒服”肖华的心都在打颤,她心疼这个男人受了太多的苦,居然是第一次穿尼龙袜。
  张艺谋去邻村收废铁,看见了几只小狗在一起玩。他抱起一只小白狗,死活不放手,挨门挨户地找主人,请求人家送给他。这条小白狗就是张艺谋送给肖华的礼物,陪伴两人在农村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
  老三为了静秋去医院看病会割腕,张艺谋也曾经给肖华写过血书。
  对于这段爱情,当时张艺谋始终处在欣喜、快乐,同时悲观、惶惶不安中。他就像静秋一样,始终被周围的政治氛围影响,不断在压抑自己的情感,难以尽情投入。在肖华写的《往事悠悠》中,他曾多次严肃告诉肖华:“我是反革命的儿子,幸福和爱情和我无缘,你们家人肯定不愿意我们在一起!”甚至,还提出过分手。
  直到现在张艺谋也承认:“我的家庭出身不好,从小就有这样自卑、敏感的性格,还有惊恐。那样一个波澜壮阔的政治年代,对我的心理影响很大。一直到上大学,我都老担心因为我的政治问题,北京电影学院会不录取我。”
  肖华的父亲一直都反对女儿和张艺谋恋爱。1971年后,张艺谋和肖华回城,在不同的工厂当工人,张艺谋也不得不开始正视现实。他不敢去肖华家找她,写情书都要请工友帮忙写信封地址;买了一只鸡,也只能悄悄放在肖华家门口。
  据雷佩云透露,肖华的父亲对张艺谋很不客气。有一次,张艺谋在大街上遇到了肖华的父亲,就走上前主动打招呼:“肖叔!”肖华的父亲装着没有听见,继续昂首阔胸往前走。张艺谋以为真的没听见,大步跟着跑上去,大声再喊:“肖叔!”肖华的父亲转身,照旧一句话不说,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这段爱情,经过了长达10多年的考验。1978年,张艺谋被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破格录取。在临行前,为了表明真爱态度,他主动在国棉八厂开了证明信,和肖华领结婚证。
  1981年,张艺谋放暑假,他和肖华淋着雨,踩着泥,回到了当年插队的北倪大队。张艺谋带着小相机,挨门挨户给全村四五十户人家,每家都照了一张全家福。
  离开村口时,肖华回头望了又望。“北倪村,我梦牵魂绕的地方,我的爱、我的青春都在你那里。”她在书里写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简介|VIP办理|广告报价|友情链接|帮助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美一天美发网 ( 粤ICP备1503827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837号

GMT+8, 2024-6-7 16:42 , Processed in 0.162951 second(s), 18 queries .

Design by zzmyt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