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美一天美发网

快捷登录

查看: 13273|回复: 1

[综合专区] 最无私的文学出版人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2 20:01:06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一天网客服微信:275273882
1.jpg
在赛厄看来,卡明斯备受讨论的小写“i”并非是一种自我谦虚的做法,而更像是一种自我防卫机制,将自己变小,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不容易被人打击。


在文坛上,作家与编辑、出版人的关系总是耐人寻味的,他们可能是挚友,也可能是仇人,抑或是锱铢必较的买卖双方。然而,很少有像诗人卡明斯(Edward Estlin Cummings,1894-1962)和出版人斯科菲尔德·赛厄(Scofield Thayer,1889-1982)那样,彼此的生活错综复杂地紧密交织在一起的范例。去年,为了修订赛厄的传记,作家詹姆斯·邓普希(James Dempsey)打开了他出版的杂志《日晷》(The Dial)的一盒相关文档,里面都是未标记日期的书信,写信人就是卡明斯,其中包括了不少他诗作的最原始的版本,还有一首从未发表的诗歌,名字叫“(tonite”。根据邓普希的调查,这首诗应该是卡明斯在1916年送给赛厄的。当时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诗人、艺术家,与赛厄相识已有大约三年。十多年后,赛厄罹患严重的精神分裂症,两人的友情就此结束,但在那之前,这份友情令卡明斯获益颇丰,富有的赛厄不仅为卡明斯提供经济保障,还帮助他事业起步,甚至慷慨地默许卡明斯追求自己美丽的妻子Elaine,并对两人的孩子视如己出,堪称是文学史上最无私的文学出版人。如今,卡明斯成了举世公认的大诗人,赛厄的名字早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可遥想当年,赛厄还是卡明斯眼中的文学导师......

差不多就在大约100年前,当年轻的卡明斯进入哈佛大学时,赛厄正是校园里的风云人物。在两人的往来飞鸿中,第一封就是卡明斯写给后者的一封彬彬有礼的粉丝去信,谈到了他对赛厄发表在《哈佛月刊》上的一首诗的喜爱和对作者的仰慕,署名是中规中矩的“E. Estlin Cummings”,而非他日后标签式的“e.e.cumings”。收到来信后,身为《哈佛月刊》秘书的赛厄邀请卡明斯加入编辑部。卡明斯出生于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哈佛教授,后来当了牧师。相比之下,赛厄绝对属于富家子弟,父亲在马萨诸塞拥有多家纺织厂。17岁父亲去世后,作为独子的他继承了大笔财富。但他对经商没有兴趣,先就读于马萨诸塞的米尔顿高中,在那里和T.S.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成了朋友,之后从哈佛毕业,又去了英国游学,在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深造英语和哲学。不久,他的高中同学艾略特也来到了牛津。

主题

听众

9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3-2 20:01:35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由于一战爆发,赛厄于1915年返回美国,同行的还有他美丽的未婚妻Elaine Orr,他把Elaine介绍给哈佛的老同学以及小伙计卡明斯。赛厄还邀请他为自己的婚礼写诗,并付给他1000美元作为酬劳,其实这不过是他资助卡明斯的借口,让他有生活来源,可以放心地写诗作画。之后,类似的资助数不胜数。然而,赛厄对待新婚妻子远未像对待朋友那么仁慈,很快他就对婚姻生活感到厌倦,还在蜜月期间就告诉妻子,他不再想要这段婚姻,希望两人能分居。他在日记中写道:“婚姻就是对爱情无休无止的惩罚。”

1917年6月,两人结婚一年后,朋友们都看出了这段关系已经走到尾声。赛厄安排妻子住进了格林威治村的公寓,自己则住进了单身公寓。1918年初,之前就对Elaine一见钟情的卡明斯来到纽约,开始正式追求她。赛厄竟十分支持老友这样的举动,甚至给卡明斯送去支票,感谢他“为Elaine付出的时间、精力和其他东西”。有后人猜测赛厄其实是同性恋,但从他日记中不难看出,他其实很享受狂放不羁的异性恋,尊崇当时文化圈中流行的free love哲学。于是,Elaine和卡明斯就在这位丈夫的促成下越走越近,并有了一个女儿。卡明斯为Elaine写了将近100首情诗,包括他所有诗歌中最长的一首“Puella Mea”(拉丁文“我的女孩”)。尽管如此,他俩的友情却一直保持着,甚至有时候还会三个人一起出去玩。1921年,赛厄和Elaine去巴黎,迅速办好了离婚手续,卡明斯终于可以和她名正言顺地在一起了。1924年,两人成婚。不幸的是,这段婚姻比前一段还要短,距离卡明斯的父亲亲自为两人主持婚礼才三个月,Elaine说自己的心又有了新的归宿,要求离婚,新欢是银行家Frank MacDermot,显然与她出自同一社会阶层。

不仅在感情上,在事业上,赛厄同样不遗余力地帮助卡明斯。1919年底,赛厄和朋友一起买下了《日晷》杂志,原本这只是奉行爱默生先验论的政论杂志,赛厄接手后注入了来自欧洲的最新的现代主义和先锋精神,以撼动美国布尔乔亚的传统观念为己任,很快就因为刊登叶芝、詹姆斯·乔伊斯、D.H.劳伦斯、普鲁斯特等人的作品以及毕加索、马蒂斯等的画作而受到了文化界艺术界的关注。此外,杂志也树敌甚多,最著名的或许是海明威,他一直不原谅《日晷》退了他的稿,怒斥赛厄是个“鸡奸犯”,杂志编辑Marianne Moore是个“老处女”。

想当初,赛厄还在这家杂志社担任普通编辑时,就很欣赏卡明斯的作品,他对于诗人的看法也与后来的评论家不同,他在日记中写道:卡明斯备受讨论的小写“i”并非是一种自我谦虚的做法,而更像是一种自我防卫机制,将自己变小,这样不容易被人发现,不容易被人打击。赛厄曾尝试说服同仁发表卡明斯的作品,但其余编辑对这位年轻诗人不合常规的实验作品不屑一顾。一旦他自己成了老板,第一期(1920年1月号)就一口气发了7首卡明斯作品以及4幅画作,毫不夸张地说,正是这本杂志造就了卡明斯的事业,他自己也曾对父亲坦承过这一点。然而,最新发现的这首“(tonite”却从未出现在《日晷》上,之后也未收录于他的诗集中。这首诗以括号开始,起着弱化或消减起始句的效果,就像是音乐中的小调效果。一开始是描写雪景:“(tonite/in nigger/street/ the snow is perfectly falling,/the noiselessly snow is/sexually fingering the utterly asleep/houses)”。“tonite”一词独自出现在第一行,它作为全诗第一个词的地位得到强调,又与括号的柔化效果形成一种张力。错误的拼写并不是出于无知,相比之下,更让人联想到广告宣传或娱乐圈的噱头做法,这种将艺术和流行娱乐混搭的手法是那个时期卡明斯作品中常见的。问题可能就在“Nigger”(黑鬼)这个词上,就算放在当时,这也是一个带有侮辱性的词,尽管在“(tonite”里没有这样的观点,但仅仅一页的诗中,这个词就出现了6次之多,或许能解释它为何被埋没了那么久。

1930年,卡明斯去马萨诸塞州的Worcester拜访已经精神崩溃的赛厄,说他成了“护士和他母亲的俘虏”,之后两人再也没有见面。1931年,赛厄被定性为“精神病人”,余生无法自理。他1982年去世后,人们从他的仓库里找到很多文字和画作,包括日记、庞德(Ezra Pound)写给他的很多信件,还有毕加索引起争议的画作“Erotic Scene”的原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简介|VIP办理|广告报价|友情链接|帮助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美一天美发网 ( 粤ICP备1503827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837号

GMT+8, 2024-3-28 17:08 , Processed in 0.056918 second(s), 18 queries .

Design by zzmyt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