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美一天美发网

快捷登录

查看: 17677|回复: 3

[综合专区] 属于聪明人的极简主义

[复制链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7-6 20:01:28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一天网客服微信:275273882
   Jil Sander回归故里,发布了其2013 春夏男装系列。暂且不论外界评论是褒是贬,至少老太太时隔多年的再次扬帆,让千禧年过后逐渐呈现颓势的极简主义又现复兴之势。在如今物质至上的时尚产业,Jil Sander 何时会第三次宣布引退...


1.jpg

“有时候我看看时装,就想把它们扔掉。”Jil Sander在2004年引退前这样说过。她引用了一句王尔德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他人’,他们的思想是他人的意见,他们模仿他人的生活,引用他人的话语。”
在Jil Sander看来,时装设计中的创造性已经开到荼蘼花事了,绝大多数的设计师都在借鉴他人复制过去。新世纪的文化环境使得一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庸俗。
极简主义渐渐式微,但幸好它从未消失。作为一种被载入设计史册的理念,它每一季都以这样或那样的面貌准时出现在T 台上。在Raf Simons、Phoebe Philo等一干人的改造下,新一轮的“极简主义”被赋予了“可穿性强、精雕细琢和值得信赖”的定义。这是一种披着极简主义外衣的“实用主义时装”,而不再是1990年代的“时装智力游戏”。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7-6 20:01:40 |显示全部楼层
点、线、面
与那些喜欢从电影、音乐获得灵感的人不同,极简主义者们的话题很少逾越哲学范畴,无论是极简建筑、极简艺术、极简设计还是极简时装,哲学是他们共同的发源地。
与其说“极简主义”是一种设计理念或美学观念,不如将其视作一种哲学观念、颠覆性的思考方式:一边追求形式的最低极限,一边追求内容的最高极限,在两者间找到平衡点。“少即是多。”用更少的形式来体现更多的内容。但这又区别于抽象表现主义的无序性,而是要通过理性的方式,以物品最原初的形态来展示物品自身。
一谈到“ 极简主义”, 很多人会联想到1990年代红极一时的Jil Sander、Helmut Lang、Calvin Klein。其实极简主义早在1960年代就开始兴起,由Andre Courreges、Rudi Gernreich、Paco Rabanne等人领军。时装史学者Elyssa Dimant在其著作《极简主义与时装(Minimalism and Fashion)》一书中提到:“当年所谓的极简主义,是对在此之前过于紧张复杂的服装潮流的一个反叛。”
当然,在如今的时尚圈谈到的“极简主义”,自然绕不开Jil Sander和Helmut Lang。
Jil Sander出生于德国,Helmut Lang则是奥地利人,这决定了两人的文化背景——对哲学与建筑的倚赖。奥地利极简主义建筑师Adolf Loos对二人影响颇深。Loos曾说过:“装饰乃是一种罪过。”以他俩为首的设计师们经过摸索,找到三件法宝——点、线、面。他们用这三个基础做复杂的时装,并对结构和轮廓进行理性的分析、控制,于是有了最纯净的色彩、最简洁的款式、最流畅的线条、最具建筑感的廓形,因为多出一点、一线、一面,皆会破坏极简时装在整体上追求“纯粹”的视觉效果。
换一个角度看,Jil和Helmut所追求的“纯粹”,是从时装里拣出最基本的款式,重新定义它们的廓形,除去表面繁复的装饰、砍掉一切他们认为与服装的基本功能无关的东西,最后剩下的皆是简单、美丽而实用部分。Jil Sander曾说过:“设计师越是刁钻蛮横,作品就越是明朗。拿走的东西越多,留下的就越纯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7-6 20:01:49 |显示全部楼层
另类偶像
Jil Sander从小就是裤装的拥趸,尤其是在学会使用缝纫机后,便一心做衬衫和裤子。这样的打扮常常引来老师们的不满,她回忆道:“只有在我偶尔穿裙子上学的时候,她们才对我笑眯眯。”
1975年,她的首个时装系列在米兰出师不利,那是个华美当道的岁月,她来得太早了,在Thierry Mugler、Claudia Montana 和Emanuel Ungara的夹击之下,遭遇了彻底的失败。
不过,形势逆转很快,简约的1980年代一来临, Jil Sander充满“流动感的、亲肤性的、中性的、极简的”设计立马一跃成为“另类偶像”。
她用矜贵面料创造式样简洁的高级时装,更是引得一片赞誉。在设计上,她又吸收了同时代日本设计的纯粹性,川久保玲和山本耀司在美学理念上给了她极大启发。1993年,Jil Sander的时装店在名牌林立的巴黎蒙田大道开业,带动了业界的迅速极简化。
Jil Sander喜欢的词语包括“清楚明了”、“简化”、“光线与明晰”、“解构”、“古典主义”、“完美主义”——这是一个坚定而自负的女人。在接触到当代艺术后不久,她跳过了Andy Warhol、Joseph Beuys和Michael Heizer,直接向极简派艺术家的方向奔去。“我一直试图让大家理解极简绘画,那并不是几个糊弄人的白色色块。我庆幸自己是个时装设计师,直接用人体来做表现工具,让人更易理解极简的含义。”Jil说。
另一位极简主义者Helmut Lang究竟有多火?早在1990年代,他的一条低腰牛仔裤就敢叫价200美元。如果他在男装上用两颗扣子,那么穿三粒扣外套的男人就被看作落伍。1998年,纽约时装周组委会接到Helmut Lang工作室的电话,说是希望能在纽约首发新系列。此前一直排在米兰和巴黎之后进行的纽约时装周立即为他调整了日程,将时间提前足足六星期,圈内没有一位同行表示异议,这一时间安排也因此沿用至今。
《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Helmut:他用一种诡异而狂热的方式爱着时装,他不是世故圆滑的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性格成就了他,也害了他。Helmut Lang的艺术圈朋友们称他为“外表冷漠,内心狂热的疯子”。Lang离开PRADA后,有人断言,“早在PRADA收购品牌时,他就知道没有什么好结果。他会继续做设计,但不是衣服。”事实正是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听众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2-7-6 20:01:59 |显示全部楼层
实穿主义
2000年一过,物质主义重新盛行,叱咤时装界数十年的“极简主义”让人看出了颓势。为了在大浪淘沙中存活,Giorgio Armani和PRADA这样的大品牌纷纷把那些从衣服上拿掉的东西添了回去,而Jil Sander和Helmut Lang相继被PRADA集团收购,两位善于抛弃繁复的设计师,一下子从天才沦为了不合时宜的人。
事态的发展毫无悬念。设计师与PRADA存在分歧,最终胳膊拧不过大腿——2004年到2005年间,Jil Sander和Helmut Lang分别离开了同名品牌。这不过是时装财团“四步制胜”的老伎俩:做得好的独立品牌被大财团收购;在“创意VS 盈利”的拔河中,“盈利”占了上风;夺走设计师的话语权;听话的孩子有糖吃,不听话的立马扫地出门。
面对这样的境遇,Jil毫不掩饰她的愤怒之情:“有钱的才是大爷!”而Helmut只有发出一声叹息:“我不会回时尚圈了。”两人的时代宣告结束。
让我们再次回望新世纪的设计师们,他们习惯从街头文化中汲取灵感,争抢着将每一点星星之火煽成燎原之势,仿佛每一个文化事件都可以孕育出一股流行浪潮。结果,时装变得年轻化了,变得越发滑稽,而非优雅。
如今,新一轮“ 极简主义”以后浪推前浪般的方式兴起,更呈现出实穿的倾向。这是一种反思和回归,还是为了熬过经济危机而进行的救场?我们尚未知晓。
时装评论家Sarah Mower在缅怀1990年代的时候说:“那时,我是住在衣服里的。住在Helmut Lang里,住在Martin Margiela里,住在Jil Sander里,住在Ann Demeulemeester里。
归结起来:一条剪裁精良的黑色长裤, 一件Crombie式的大衣,还有数不尽的白衬衫和白T恤。你能从中得到能量和归属感,1990年代是时装文化和时装智慧的暮年。”
的确,1990年代的极简主义时装有一种精英主义的吸引力,一种脱胎于哲学思考的时装文化,一种智力上的优越感,那种纯粹和极致令爱好它的人们永志不忘:如果你走进一间挂满各式衣衫的服装店,它绝不会在第一时间吸引你的眼球,但倘若你有幸将它一试,能理解它的意图,从此便会对一切繁复装饰敬谢不敏。
Barneys百货的营业人员曾说,在HelmutLang隐退后的日子里,再也没有发生过时装迷涌进店来抢购的情形,只是时不时会有穿着黑白两色的顾客前来打听他现在在干吗。无独有偶,Bergdorf Goodman百货的店员也透露,一直有顾客前来询问是否还能买到Jil Sander,而她们的脸上经常都挂着“没有了Jil Sander,我们还能穿什么”的忧虑神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简介|VIP办理|广告报价|友情链接|帮助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美一天美发网 ( 粤ICP备1503827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837号

GMT+8, 2024-3-28 17:01 , Processed in 0.056346 second(s), 18 queries .

Design by zzmyt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