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天美发网

快捷登录

查看: 15990|回复: 4

[综合专区] 深入日本核无人区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1-4-12 02:11:02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一天网客服微信:275273882
     在日本大地震发生半个月之后,3月25日,英国《独立报》记者丹尼尔·赫登深入日本核无人区。在距离福岛核电站6座反应堆仅仅数百米的位置,身着白色辐射防护服、戴着呼吸器的“福岛50死士”,拦下了丹尼尔的车。“他们交叉着手臂站在我们车前,我知道,这手势在日语里的意思就是‘禁区’。”4月初接受《外滩画报》记者独家专访时,丹尼尔如此回忆。“我们没有任何防辐射的装备,车窗外,是一种看不见也闻不到的死亡气息。”

1.jpg

      在接到《独立报》编辑的电话时,该报的非洲特派记者丹尼尔·赫登正在伦敦等待自己的利比亚签证。但是下一刻,他的命运被从卡扎菲的的黎波里转移到了正身处核危机的日本福岛。
     “我已经习惯在世界上最贫穷落后、最危机四伏的地区进行新闻报道,但我几乎没有在这样富裕的国度工作过的经历。”当走下机场廊桥的时候,赫登有一丝兴奋,这是他第二次来日本,但却是第一次来此地做新闻报道。虽然,家人朋友劝阻过赫登,但是他本人更相信自己对危险的特殊直觉,这种直觉让他在非洲的枪林弹雨中依然顽强地生存下来。
      东京的繁华让赫登惊讶,而随后,驱车一路向北,几百公里外,城市的残垣断壁、流浪的猫狗、碎片般的公路以及空空荡荡的教室外孩子们摆放得整整齐齐的雨伞,醒目的日文告示牌“警備強化中”,以及写有“TEPCO福岛第一核电站”的大门飞过车窗,眼前的这一切,让深入福岛核无人区的丹尼尔·赫登觉得自己来到了另外一个世界。


2.jpg

走进核无人区
      从东京驶往福岛的高速公路,曾是日本经济的重要命脉,每天都是车流涌动的繁忙景象。然而,距离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发生半个月之后的今天,丹尼尔发现,曾经的车水马龙,已经不见了踪影。
      这一路,通往了这场灾难的中心地带。距离磐城10公里处,这条曾经挤满了上下班车辆的沿海公路,如今已被海啸带来的山崩泥堆所堵塞。之前用来显示交通拥堵情况的卫星定位系统现在则以红圈显示被堵塞的道路。到达高速公路中心地段时,唯一打破寂静的是日本自卫队军用车的隆隆响声。距离核电站20公里开外,废弃的路标无声地向人们提示:核泄漏区就在眼前。
      进入半径二十公里的核污染禁区之后,丹尼尔再也没有看到日本自卫队的影子,呈现在他们眼前的几乎就是一片毫无生气的死亡地带。“这简直就是一处毁灭之境。道路被碎石和垃圾阻碍,我们不得不一次次下车,去移开挡路的各种灾后残骸。有几次,前面的路干脆就在海啸地震之后消失不见了,我们不得不从旁边绕路而行。”为了前往核灾区的核心地区,丹尼尔·赫登随身携带了GPS卫星定位器以及一份纸制的日本地图。“原本我还带了上网手机,但是进入二十公里核禁区之后,手机就没有信号了。所以在进入核禁区前,我们一直可以了解核电站的最新消息,而进入之后,我们就好像瞎了一样,完全是靠运气。”
      越接近灾区核心,情况越糟糕。丹尼尔前方的路被震成数段,车辆的残骸像是被一个任性而愤怒的孩童随意丢弃的玩具一样:“这里是被翻倒的尼桑, 而那儿又是一辆毁坏的丰田,车子里外都是泥土。附近的一幢两层楼的房子只剩一根柱子,像一只单腿独立的矮胖火烈鸟。而房子的底楼已被彻底铲平,地上的木头残片告诉我们海水曾经来过这里。”
      在地震和海啸发生的两周后,这些恐怖的场景似乎已经被人们所熟悉。附近的窯町尽管躲过了海啸,但山坡上空荡荡的马路却昭示着另一种恐惧。目光落到了一座废弃的房屋,一阵轻微的震动,瓦片迅即掉到地上,砸坏了自行车。房屋的门都打开着,似乎随时有人要回来。“可以看出,这里原来的居民们离开时,除了恐慌,没有带走其他任何一样东西。”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1-4-12 02:12:16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对于曾经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度报道死亡、瘟疫、战争等等新闻事件的资深记者,面对这一切,丹尼尔产生的不是恐惧,而是一瞬间的荒诞感。接受《外滩画报》专访时,他表示:“你看到这一切,很难想象同一刻,在几百公里外的人们还都过着正常的生活,而这里却……”
      在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时,相距仅3公里的这里的人们一定听到了响声,然后匆忙地逃走。没有人再能看得到盛开在附近学校操场的樱花,或与朋友在樱花树下畅饮小酌。空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学生们的雨伞还整齐排放着。
      在通往福岛核电站的6号公路下,有一个小村庄。空无一人的街道,仿佛静止的画面,只有两三只流浪猫和一些与主人失散的狗,成为了这里唯一鲜活的风景。在行驶的途中,丹尼尔看到有一对老年夫妇从他们的车里出来,跑进一幢房子里,似乎是回家来拿东西。“可我们刚想倒车退回去,爬下去找他们,他们已经不见了。现在,整个核禁区里面几乎没有人影,这对夫妇是我看到的除福岛死士外唯一的生人,很可惜后来我们没有和他们说上话。”
      记者问丹尼尔,穿越这片毫无生气的地域是否感到恐惧?他坦然表示,“我每时每刻都在考虑自己的处境是否安全,但是,我没有恐惧。真正的危险并不是立时可见的,也许要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对你的身体有影响,所以当时我没有害怕。”
      丹尼尔深深地知道,在辐射面前,人类有多么脆弱,即使在上锁的密封车内也不能保证什么。在行驶途中,他们只敢在不得不清理道路上的障碍物时才下车。他甚至记得自己一共有多少次下车,“在禁区内,我一共4次走出车门外。”
      渐渐接近目的地时,他们看到,马路上震裂的口子已经被沙子覆盖,裂缝更大的地方则被木头填补起来。这似乎预示着前方的不一样。


2.jpg

面对“福岛50死士”
      大约3月25日下午三点多,丹尼尔终于来到了核无人区的中心福岛第一核电站。在远处,他们看到一堆变电塔汇聚到同一个地方。
      身着厚重防护工具的人影如鬼魅般不真实,他们戴着呼吸器,指挥着一批批的白色车辆,这场防堆芯熔化的战役似乎看不到尽头。
      丹尼尔向其中一辆车挥手,司机摘下呼吸器,告诉他们,他就是核电站的工作人员。他的声音里充满恐惧,坚持不能与记者交流情况,就匆匆离开。
     “我猜他必然就是‘福岛50死士’中的一员,只是他们被严格要求不能向媒体说一个字。所以,当他发现我们是记者之后,就不断告诉我们他要马上离开。由于没有过多的交谈,我到现在也不肯定,为什么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恐惧。”
     “工厂里没有部队也没有保安,只有东电的工作人员,于是我们继续前进。”远处缕缕灰烟升起,为他们指明了方向。被称作“50死士”的人——“他们穿戴着白色厚重的防护服和头盔,我们甚至看不清他们的容颜。”他们前往的地点便是福岛核电站1号机组,于是丹尼尔也尾随而去。
      在大量被毁的物件之中,这里似乎幸免于难。只有水泥墙上一个白色的巨大标志告诉他们,这里才是灾难的中心。在日语标志的旁边,是红色的东京电力公司的缩写TEPCO。
      此时此刻,丹尼尔他们的车距离反应堆只有数百米之远,他们透过车窗看到几个小队的工作人员正在轮流值班防止堆芯的熔化。后来,丹尼尔才知道,当时东京电力公司承认3号机组的压力存储室可能已被破坏,很可能将有大量核辐射被释放出来。3名工作人员因踩入超过辐射标准1万多倍的水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灼伤,随后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丹尼尔在反应堆前刚刚停下不久,一部东京电力的车子就从反方向开了过来。在看到有外来车辆进入后,它便停了下来。从打开的车门里,走出两位身着厚重防护辐射服的工作人员,因为戴着呼吸器不能语言交流,于是他们交叉双手打着手势,用日本传统的方式,告诉丹尼尔他们,“这里是‘禁区’,你们不允许进入。”
      丹尼尔后来告诉笔者,他们当时已经进入核禁区长达4个小时,“我每隔一段时间就询问我的日本向导,是否对此行感到不安。当我们被阻止继续前进之后,我们俩共同决定此行到此为止,现在到了该撤离此地的时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1-4-12 02:13:26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
     离开的路格外畅通。为了了解海啸的破坏情况,丹尼尔他们驶向了离核电站最近的一个小城——南相马。仅仅花了两个小时,丹尼尔他们就抵达了南相马。
     “这里的天空阴霾得可怕,我几乎肯定,南相马城市中靠近海边的区域将很难恢复原有的生机。海啸和核辐射对这里的打击太严重了。”丹尼尔对笔者回忆。
      这里被日本政府划定为“等候撤离区”,即要求市民们呆在室内不要出门,等待撤离。一路上,被毁的船只和车辆以各种形状散落了数公里。电线杆扭曲地倒在路旁,乌鸦从一个荒凉的公园上空飞过,在寻找着什么。
可怕的死寂被远处的喇叭声打破,幸亏它还在工作。它对这座灰暗的废墟承诺,政府将在当天下午恢复汽油和煤油的配给供应。似乎这是唯一一个令人稍稍宽心的消息。
      在丹尼尔他们准备离开的时候,遇到了老人德泽。与其他人对于核辐射的恐惧相比,德泽显得比较淡定。丹尼尔载他到了南相马市郊外的海滨——他想去那寻找失踪的亲人。“你们在这里不安全,你们还在撤离区。”老人后来提醒丹尼尔。
      据丹尼尔后来了解,只有2万多人在此避难(南相马市总人口为7万人)。丹尼尔在市长办公室见到了樱井先生,墙上贴着不少灾后的照片。他情绪激动地告诉丹尼尔,居民们被迫留下来自救。“这里的每个人都对东京电力不满,他们既没向我们提供任何信息,也没给予我们帮助。”说到激动之处他竟然颤抖起来。

2.jpg

      樱井开玩笑地说自己是一名“死士”,决心要留下来拯救他的家乡——被毁的核电站、被污染的水稻田和恐慌的幸存者。但他似乎已经没有机会了,两天前的晚些时候,因为对核电站严峻形势的估计,政府要求扩大疏散撤离范围,那些“勇敢者”也必须跟随大部队一起撤离。
      在这条命令前,避难所的一些人仍魂不守舍,似乎经历的一切都是一场梦。樱井凝视着墙上描述灾情的照片,在这些照片下面,是曾经用来装饰的美丽风景画。“因为送货司机不想来这里,所以我们得不到配给,我们就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 樱井告诉丹尼尔。
      记者问丹尼尔:“当你们两人深入危险的核禁区,四周空无一人,道路崎岖,同时还伴随着辐射阴影,你是否感到同样的孤独和恐惧?”丹尼尔想了想,说:“在整个探访核灾区的过程中,我总是不断地问自己,如果是我处在这样一场危机当中,没有后援,且事情变得越来越糟糕,我会怎样?我相信,只有你亲自花些时间在那片被隔离的核禁区内,你才能体会它对人们生活的深刻影响。我从没有做过和这次相似的报道,但是我相信,这样的一种探访报道,通过我的经历,将会给读者带来一场严肃的思考:核电的未来究竟在哪里?我知道,这样的报道对我很危险,但是我希望这篇报道能够物有所值,对我们的未来有所帮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1-4-12 02:14:31 |显示全部楼层
1.jpg

2.jpg

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主题

好友

328

积分

老用户组

发表于 2011-5-11 00:43:01 |显示全部楼层
好惨啊啊.看这样的情况才知道原来日本也是有不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简介|VIP办理|广告报价|友情链接|帮助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美一天美发网 ( 粤ICP备1503827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837号

GMT+8, 2024-6-11 19:21 , Processed in 0.079527 second(s), 18 queries .

Design by zzmyt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