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一天美发网

快捷登录

查看: 14837|回复: 0

[综合专区] 解构式阅读:读者在解构主义批评风靡时下的出路

[复制链接]

主题

好友

2万

积分

版主

发表于 2010-6-24 02:57:00 |显示全部楼层
美一天网客服微信:275273882
解构主义又称后结构主义,之所以为“后”,不仅仅是因为它与结构主义在时间上的继起关系,更在乎于它在思想和理念上是结构主义的反叛。结构主义注重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寻找某种秩序,规则和一种既定的共时结构,认为意义来源于形式。而解构主义批评正是从结构主义所寻觅的结构出发找到这种二元对立的基点,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足点,进而竭尽全力消解二元的界限,突破权威的中心地位。
        在消解中心,反叛权威的同时,解构主义并不提倡重新树立另外一个权威,因为在它那里权威从来就不存在。单就阅读活动而言,解构主义批评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视角,即批判(critical )的视角,这也是解构主义的精神实质。这一视角也是对我们思想敏锐和文化积累的挑战, 因为它崇尚独立性,个人化的思考和阅读,进而得出风格迥异的解释。
        对于这种阅读实施的可能性,赵一凡老师2004年10月31日在武汉大学讲学时提到文本解读中意义漂移的可能性及此现象背后说明的问题。在《红楼梦》“第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里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逢贾母宴请,贾母请凤姐儿搛些茄鯗送入刘姥姥口中:“你们天天吃茄子,也尝尝我们的茄子弄的可口不可口。”刘姥姥尝罢对王熙凤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谁料到王熙凤说道茄子的做法数十道工序而成……。这里“茄子”一词的意义就产生了漂移,作为一种能指,“茄子”在贾母眼中和在刘姥姥眼中是完全不同的所指,这一意义的差异体现了阶级等级,贫富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化差异。 “能指一次次地指向所指,但是与此同时所指被无限扩展,意义一次次地漂移,所以能指永远也无法指向所指。”  这种能指与所指之间的猫鼠游戏彻头彻尾否定了绝对真理的存在,对于多样化的解读予以最大限度的包容 — 能自圆其说的即为合理的,给读者无限的解读空间;另一方面就读者的处境而言,尤其是对于长期生活在权威文化之下,自己或多或少有着某种权威情结的读者,没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很有可能滑向精神的虚无,因为任何存在的既是合理的同时又是不合理的。
        赵老师进而提出“3C”阅读法,(即critical creative close reading)。既然意义不断漂移,中心也被消解,我们所要做的就是立足我们的根本,从自身的文化积累出发,注重细节的考察,读出更多的意义。其中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欧阳昱老师把这种“3C”阅读法扩展到“5C”:Critical creative close comparative and Chinese reading.  我们在善思考能创新地精细阅读地同时,还要注重我们独特的中国文化视角,站稳自己的脚跟,放眼外面的世界。
        我们在阅读文本之前应该明确方向,学习新批评的方法 — 以文本为意义发生器,抛弃外在的主观的看法,真正理解文本。同时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背景知识,注重文本的超出文本以外的社会背景。结合背景知识读出文本以外的含义。其次找到文本中的矛盾所在,尽力证明矛盾双方的界限不是固定的,即是矛盾双方是互相补充,相互磨合的。中心的存在依赖边缘化的存在,同时后者是前者重要的补充。正如读者反映论找出以往的“作者中心”,提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作用;女权主义一反男权社会下的认知和话语模式,提倡以女性视角重读文本。尤其注重己被社会认为是既定的观点,从文本的细致之处入手,找出证据,力求证明这种权威的漏洞。例如关于《白鲸》的解读,传统的观点认为这部作品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对抗以及人在自然面前的无助,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随着解读的深入,《白鲸》其实更是关乎于人与人,人与神的关系以及其他等等。而且从不同的解读模式入手,可以得出不同的解释。在阅读活动中,立足自己的根本,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才能找准基点做到有的放矢。
如果说解构主义批评无穷地释放了语言的能量,“语言成为自由嬉戏的场所,文本变成人言言殊,永无定论的世界,”  批判精神即是解构主义的精髓所在,作为读者我们更要学习一种多视角,多纬度的阅读方式, 培养自己的文化敏锐性。
来源:北大中文论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论坛简介|VIP办理|广告报价|友情链接|帮助中心|联系我们|手机版| 美一天美发网 ( 粤ICP备15038272号 ) |粤公网安备 44030602000837号

GMT+8, 2024-5-4 17:47 , Processed in 0.054965 second(s), 15 queries .

Design by zzmyt X3.4

© 2001-2012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